放樣時間對航天器總漏率測試結果影響的研究

2019-10-02 師立俠 北京衛星環境工程研究所

  航天器的總漏率測試一般采用氦質譜大氣累積檢漏法,為了提高總漏率測試的準確度,對目前航天器總漏率測試過程放樣時間對測試結果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分析,并對總漏率計算公式提出相應的修正。

  航天器的密封性能指標是衡量航天器質量高低的一個重要參數,它直接關系到航天器發射和在軌運行的成功與否。氦質譜大氣累積檢漏法是目前航天器總裝階段總漏率測試采用的最主要的檢漏方法。該方法已經使用將近20年,成功完成了近百顆衛星和飛船的總漏率測試任務。在多年的測試實踐中發現氦質譜大氣累積檢漏法在測試航天器總漏率時真值與測量值間的誤差會隨著航天器漏率增大而增大。為找到誤差來源并解決該問題本文特對航天器總漏率測試過程進行分析研究,研究放樣時間對測試結果的影響,并對總漏率計算公式提出修正,以期能提高航天器總漏率測試的準確度。

1、測試系統工作原理

  航天器總漏率測試系統由收集容器、循環泵、截止閥、流量計、檢漏閥、標準氣體、檢漏儀及連接管路等組成,其工作原理如圖1 所示。測試系統主要由標準氣體循環(標準氣體、流量計及相應的管道)和被測氣體循環(收集容器、循環泵及相應的管道)兩部分組成,標準氣的流量靠流量計來調節,被測氣體流量由循環泵實現。其中檢漏閥是控制進入檢漏儀的氣體量,閥門開度過大,檢漏儀達不到正常工作需要的真空度,無法正常工作;開度過小,進入檢漏儀的氣量太小會降低測試的靈敏度,檢漏閥需要選擇合適的開度。標準氣體由氦氣和氮氣按照正常大氣環境下空氣中的氦氣濃度配置而成,密封儲存在標準氣瓶中,用來對檢漏儀進行校準操作,確保檢漏儀對相同的氣體有相同的反應值。

氦質譜大氣累積檢漏法的測試原理圖

圖1 氦質譜大氣累積檢漏法的測試原理圖

2、測試過程

  測試時將被檢件充入一定壓力(與被檢件工作壓力一致)的氦氣,放入密閉的收集容器中,當收集容器內氣體擴散混合均勻后(如果收集容器較大,可采用風機或風扇等進行攪拌),測試收集容器內的氦濃度本底值。具體操作是,先打開標準氣體的閥門,用標準氣體對儀器進行校準,使儀器對標準氣體反應的值作為基準值;在此狀態下通過切換兩個截止閥測試容器內的氦濃度本底相對于標準氣體的差值,作為總漏率的初值μ1,并記錄測試時間t1。如果需要測試較小的差值可利用檢漏儀的清零或調零功能,將標準氣體作為零點來進行測試。

  保持收集容器密封,如果被檢件有泄漏,會造成收集容器內氦氣濃度的升高,為了能夠測量到氦濃度變化量,需要累積一定時間t(航天器檢漏過程中一般需要累積24 h)。通過風機攪拌使收集容器內的氣體混合均勻后,先用標準氣體校準儀器,確保儀器對標準氣體反應的值同測試總漏率初值的基準值一致,確保檢漏儀在相同的狀態下進行測量,再測試收集容器內的氦濃度相對于標準氣體的差值,作為總漏率的終值μ2,并記錄測試時間t2。

  終值測試結束后,進行系統的標定工作,為了保證測試與標定過程的狀態一致,不打開收集容器,將已知壓力和體積氣體量(P0V0)的純氦氣注入收集容器內,通過風機攪拌使收集容器內的大氣混合均勻后,用標準氣體校準儀器,方法同測試初值一樣,測試收集容器內的氦濃度相對于標準氣體的差值,作為樣值μ3,并記錄測試時間t3。則被檢件的總漏率Q 的計算公式如(1)所示。

放樣時間對航天器總漏率測試結果影響的研究

3、放樣時間對測試結果的影響

  在航天器檢漏過程中,終值測試結束后到測試放樣值這段時間,被檢件維持自身的漏率在繼續泄漏,為了對此部分的泄漏進行詳細分析,假設從終值測試結束到樣值測試結束的時間段(t3- t2),被檢件的泄漏為線性關系,此段時間的泄漏值μ'

放樣時間對航天器總漏率測試結果影響的研究

  被檢件的真實漏率Q'

放樣時間對航天器總漏率測試結果影響的研究

  由公式(1)、(2)、(3)聯立可得到公式(4):

放樣時間對航天器總漏率測試結果影響的研究

  為了更加容易看出測試漏率值Q 與真實漏率值Q' 之間的關系,對公式(4)進行變換,得到公式(5):

放樣時間對航天器總漏率測試結果影響的研究

  根據目前航天器檢漏實踐, 再結合公式(5),在航天器檢漏過程中放樣量通常取P0V0 為0.5 MPa×18 mL,檢漏累積時間(t2- t1)為24 h,放樣時間(t3- t2)為1 h。則測試漏率值與航天器的真實漏率值之間的關系,如圖2 所示。

航天器測試漏率與真實漏率之間的關系

圖2 航天器測試漏率與真實漏率之間的關系

  由圖2 可以看出當航天器的漏率小于10- 4 Pa·m3/s 量級時測試漏率值與真實漏率值曲線基本重合,即兩者之間的誤差較小;當航天器的漏率值大于10- 4 Pa·m3/s 量級時測試漏率值與真實漏率值曲線誤差逐漸增加并迅速變大,并且測試漏率值不再呈現線性變化;當航天器的漏率值大于10- 2 Pa·m3/s 量級時測試漏率值嚴重偏離真實值。航天器產品測試過程中,不同量級下的測試值與航天器真實泄漏值的誤差變化,如表1 所示。通過表1 可以看出真實漏率在從10- 6 Pa·m3/s 至10- 2 Pa·m3/s 之間增加時,相對誤差值也在逐漸增加,當測試量級為10- 2 Pa·m3/s時,相對誤差已經接近100%。

表1 真實漏率與測試漏率之間的誤差關系

真實漏率與測試漏率之間的誤差關系

  根據目前航天器檢漏經驗,假設航天器的總漏率真值是1×10- 4 Pa·m3/s,檢漏過程中的放樣量為0.5 MPa×18 mL,則放樣時間與總漏率測試值和總漏率真實值之間的關系,如圖3 所示。由圖3 可知放樣時間越長,測量值就會越小,測量結果與真值之間的誤差就越大。這是因為在放樣時間內,航天器泄漏仍在繼續,而新泄漏出來的示漏氣體量并沒有計算到終值結果內,而是被當做放樣量的一部分,使得放樣量高于真值要求,所以航天器泄漏量越大,測量結果與真值之間誤差也就越大。

放樣時間對總漏率測試的影響

圖3 放樣時間對總漏率測試的影響

4、結束語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 造成航天器檢漏測試過程中的測試不準確的眾多影響因素中,放樣時間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在測試過程中必須盡量縮短放樣時間;

  (2) 通過對原有的航天器總漏率計算公式進行分析,發現其真實漏率略大于測試漏率,當放樣時間小于1 h,測試小于10- 4 Pa·m3/s 量級漏率值時,相對誤差范圍在工程應用中可以接受,而在測試大于10- 4 Pa·m3/s 量級漏率值時,相對誤差太大,需要進行修正;

  (3) 在未來的航天器檢漏測試過程中采用公式(4)對總漏率測試值進行修或采取公式(3)進行總漏率計算能提高測試值的準確性。